低能量雷射光療早已經被用於各種醫療情境中,例如慢性傷口癒合、燒燙傷、急性扭傷、慢性疼痛、口腔黏膜修復、血管健康 … 等。但近十年越來越多人體臨床實驗證據顯示,低能量雷射也能穿透頭骨,對腦震盪、憂鬱、神經退化性疾病產生正面的效果。
免疫細胞能清除身體內的細菌、病毒、不正常細胞與老廢細胞。但許多人會問,如果不談防癌抗癌,我該不該保養免疫細胞,做為抗衰老計畫之一?
這幾年科學家發現許多證據,免疫細胞在老化過程中,扮演加速與減速的角色。 根據中央健康保險署資料顯示,罹患失智症後,患者平均壽命為 7-10 年,近年來醫療進步,經有效控制,壽命可延長到 10 年以上。
在台灣,失智症發展可簡分為輕中重三期,病程發展約 12 年。根據估計,不含日常生活費,每位失智者光醫療費、看護費...等支出,12 年大概需 1,400 萬元。 肩關節是由骨頭、軟骨、肌肉、肌腱組成的複雜結構。
肩關節疼痛一般處理方式著重在肌肉、韌帶與關節腔本身的治療。但如果長期治療仍然效果不佳,可能是肱骨、肩胛骨以及鎖骨三者之間的位置與協調性不佳。 科學家已知與安慰劑相比,補充維生素 D 可降低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風險。而越來越多研究顯示,新冠肺炎重症的病人,體內 VitD 含量普遍低於平均值。
但這是否代表 補充VitD 可以預防或治療 COVID-19? 我們已知維生素A能治療暫時性夜盲症、維生素C能治療壞血病、葉酸能治療貧血…。然而目前還沒有營養素證明能夠預防或治療新冠肺炎。
不過最近發表於《營養》的一篇回顧性論文,義大利的專家們從 SARS-CoV-2 病毒流行期間發表的眾多文獻中,整理出可能有幫助的營養補充建議。 |